寒冷的冬季,氣溫多在冰點以下,如果此時出現大霧或毛毛細雨天氣時,霧氣或雨滴因遇冷會形成細小的晶狀體,附著在樹木、石塊等物體表面上。這種自然現象,在氣象學上稱之為"霧凇";過冷雨滴降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體上,所形成的透明而堅硬的凍結物,則稱之為"雨凇"。黃山主要景區多為海拔1500米以上,冬季節氣溫較低,而黃山年云霧天數又多達兩百余天,這些都為黃山形成霧凇、雨凇創造了良好的必要條件。因此,在冬季節游玩黃山的人們能較為容易的看到這一季節美景。
黃山年平均有霧淞62天,雨凇35.9天。霧凇最長持續時間可達24天,最大直徑23.2厘米。雨凇最長持續時間也近25天,最大直徑41.3厘米。黃山大部分是粒狀霧凇,氣溫在-2至-7℃時,就容易形成。當霧滴擴大到毛毛細雨時,就能形成雨凇。黃山地形復雜,小氣候差異明顯,所以有的地方多雨凇,有的地方多霧凇,有時兩者可同時出現。
如果您冬游黃山看到霧凇和雨凇這些天然奇景,會讓您覺得到冬韻十足,大有“忽如一夜寒風來,千樹萬樹冰花開”之感。由霧凇和雨凇組成的冰花世界,點點滴滴裹嵌在草木之上,結成各式各樣美麗的冰凌花,有的則結成鐘乳石般的冰掛,滿山遍野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。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,那造型奇特的松、遍地的灌木,此時也成為銀花盛開的玉樹,仿佛銀枝玉葉,分外誘人;滿枝滿樹的冰掛,猶如珠簾長垂,山風拂蕩,分外晶瑩耀眼,如進入了琉璃世界;冰掛撞擊,叮當作響,宛如曲曲動聽的仙樂,和諧有節,清脆悅耳;山巒、怪石之上,茫茫一片,似雪非雪的,仿佛披上一層晶瑩的玉衣,光彩照人,在冬天燦爛的陽光下,分外晶瑩剔透、閃爍生輝,蔚為奇觀。
這時的黃山,一改往日蔥蘢蒼翠的面目,猶如天上的廣寒宮,海中的珊瑚島。
此時此刻,請別忘了拿出您手中的照相機,捕捉這一季節美景,留下美好的記憶。
黃山冬景是令人神往的,它是大自然的體現,更是勇敢者的世界!